欢迎进入湖南吉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今天是 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湖南吉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国教育报
稻香四海 国士无双 农学师生沉痛悼念袁隆平
2022-04-30 返回列表

稻香四海 国士无双

农学师生沉痛悼念袁隆平

阳锡叶 张利军 通讯员 徐鹏 庹炼 周红飞 谢东明 陈玺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930 — 2021

 

 

扫码了解更多报道

本报522日综合消息 今天13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他还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000公斤左右。

噩耗传到袁隆平担任荣誉校长的湖南农业大学,全体师生愕惋相加,陷入无尽悲痛,大家挥泪表示,将永远铭记袁隆平院士寄语农大师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的八字箴言,化悲痛为力量,秉承遗志、接续奋斗,努力完成“袁校长”未竟事业。

“袁隆平院士是湖南农大师生永远尊敬的‘袁校长’‘袁老师’。”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弘院士表示,农大师生将继承和发扬袁隆平院士勇攀高峰、追求真理、敢为人先的精神,牢记强农兴农使命,为确保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不懈奋斗,努力完成袁隆平院士“禾下乘凉”的未竟事业。

“袁隆平院士是我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曾经在袁隆平院士身边工作33年,得到他精心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表示,将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农业大学,不负袁隆平院士的遗愿和嘱托。

“袁隆平院士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拓荒者和引路人,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标杆和榜样!”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唐文帮说,自己长期受到袁院士的鼓励和教诲,海南三亚和湖南长沙的科研基地以及新成果推广示范现场,都留下了袁隆平院士的身影。他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一直激励我们前行,我们后辈定会秉承他的精神,在广袤大地上接续奋斗。

刘建丰、邓化冰是袁隆平院士所带的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和博士后,回忆起袁老师生前的点拨、鼓励和支持,“能在田间接受袁老师的实地指导是我们最期盼的事情”,今后将继承和发扬袁老师百折不挠、献身农业的精神,潜心科研,为实现袁老师的梦想和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回忆起与袁隆平交往的点点滴滴,难掩悲痛之情:“袁先生的去世让我们倍感痛心,同时我们这些还在工作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身上的担子也更加沉重,但是我想所有同仁都会化悲痛为力量,沿着袁先生的脚步,继续向前,定会用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的奋斗,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里!”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水稻科技创新团队青年教师彭廷曾参与过袁隆平在河南信阳开展的“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项目,“作为水稻科研上的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将以袁隆平院士对于水稻产量不断提高的‘执念’为引领,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担起强农兴农使命”

稿件网址:http://www.jyb.cn/rmtzgjyb/202105/t20210523_590623.html

(来源:中国教育报 转载编辑:陈晶晶)

微信二维码
湖南吉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107315568 传真号码:0731-84135133 电子邮箱:17670311@qq.com 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芙蓉北路恒大御景半岛三期2栋1817室
© 湖南吉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ouPHP 湘ICP备19019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