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出版人“云端”共商出版业大计
数字经济环境下出版业韧性依旧
章红雨 尹琨
以“新时代·新合作·新发展”为主题的2022泰山国际新闻出版合作大会日前在山东泰安召开。在7月20日下午举办的主论坛上,来自美国、俄罗斯、黎巴嫩的出版人与现场出版人“云端”见面,共商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国际出版合作与发展之策。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从会上获悉,面对疫情持续给全球带来的不利影响,国际出版业发展并不平衡,但立足于提供优质内容的出版业,通过调整图书选题结构、推进数字化出版进程、加强国际间合作等方式,展现出比其他行业更具韧性的特点。
国际市场冷热不均,数字读物销售上升
有关数据显示,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欧美出版业的图书销售继续呈现出稳步复苏的态势,部分出版社的收入、利润甚至超过疫情前的表现。
对此,多年关注国际出版业发展变化趋势的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国际出版商协会执委会委员李朋义在论坛上指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国际出版业发展呈现不平衡特点。
李朋义分享的国际出版业市场的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出版业收入达到15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2%,大众出版、教育出版、专业出版都较2020年有显著增长。英国的图书市场2021年总销售额增长了5%,达到67亿英镑;法国图书市场销售额较2019年和2020年均实现增长。德国出版机构2021年在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德语区的销售额较2020年增长了3.5%。
与之相对的是,中东欧国家出版业受疫情和俄乌冲突双重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欧洲出版联盟发布的评估报告显示,保加利亚出版下跌10%—15%,匈牙利、斯洛文尼亚下跌20%,罗马尼亚下跌10%。
尽管国际纸质图书出版市场呈现冷热不均,但数字出版销售却呈上升趋势。据李朋义观察,电子书和有声书的销售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大幅度增长。2020年,日本电子书规模达到4821亿日元,比2019年增长了1071亿日元,增幅为28.6%。2021年美国、德国、法国电子书销售取得两位数增长。英国数字出版物销售额增长5%,达到32亿英镑,追平了纸质书的涨幅。西班牙电子书面向拉美西语市场也有三位数的增长。
分析数字出版物销售热度上升的原因,与疫情下出版商将营销重心由线下向线上转变有关。比如欧洲、美国线上销售业务激增,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意大利、格鲁吉亚等国开辟了专门的线上销售渠道,并与互联网巨头竞争。李朋义对此表示,未来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会更加紧密地结合,线上渠道走向分工合作,运营更加精细,但总的来看仍然是内容为王,内容越垂直,受众目标越明晰。
提质增效开展“自救”,发展还需“敢为人先”
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因素,国际出版商纷纷通过多种方式开展“自救”。在俄罗斯,疫情背景下随着食品和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人们用来购买图书的预算越来越少。俄罗斯涅斯托尔出版社在实行居家办公、降低办公场地租赁成本的同时,做出增加出版图书选题数量的应对措施。
“以前我们大部分图书的受众是科学工作者,现在已经开始出版大量内容通俗易懂的科学类图书,从而服务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俄罗斯涅斯托尔出版社社长谢尔盖·埃利认为,后疫情时代,图书选题正在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
以涅斯托尔出版社翻译出版李清照抒情诗词的选择为例,其加大文学类选题这个板块,表明其正成为国际出版市场的热点。事实上,根据全球和中国开卷数据统计,疫情初期学术文化和传记等非虚构类读物销量上升,文学作品销量下降。但无论全球疫情还是中国“双减”,在一定程度上都使大众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而文学类图书作为大众阅读的主要代表,呈现正向增长态势也是必然的。
论坛上,国际出版商负责人还对如何加强出版业国际合作建言献策。作为伯克利音乐学院旗下的音乐图书出版机构,美国伯克利出版社业务以音乐类图书和教材为主,多年来与人民音乐出版社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结合对中国市场的新期待,美国伯克利出版社总编辑乔纳森·菲斯特建议,要着重考虑国际市场的兴趣点,切实了解那些能够跨越文化之间的界限,且受全世界读者普遍欢迎的项目,决不能只局限于发行本国人甚至出版商自己偏爱的产品。“因此,我们不仅应当花更多时间在实地考察上,还应当从以往的产品销售情况中寻找出线索。”乔纳森·菲斯特说道。
他同时认为,出版商必须要有敢为人先的传播理念,从多元化的渠道汲取信息并向公众分享。“虽然预测爆款是一件微妙且冒险的事,但必须勇于尝试,在求稳与适当承担风险之间寻找平衡点。”乔纳森·菲斯特表示,在人人都可以通过短视频来分享自己想法的今天,出版商的职责就是维护高质量、高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为作者提供支持。
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更好满足用户需求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下,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是最确定的发展趋势。”李朋义的话引发与会出版人共鸣。
黎巴嫩数字未来出版公司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哈提卜坦言,疫情下公司16家分支机构和150名员工开支庞大,带来沉重负担。面对固定管理费用的压力和回归正常市场的需求,公司更加关注社交媒体和在线销售,通过在阿拉伯世界设立100多个网点,依托脸书等社交平台进行销售,目前经营状况良好。
在施普林格·自然集团,通过加强在线服务和解决方案,编辑人员采取建立虚拟社交、访问虚拟实验室等数字化方式,结识新的研究人员,了解新的研究进展,借助远程工作让集团运营基本恢复正常。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汤恩平表示,施普林格·自然的学术出版已经成为在线行业,正在进入从内容到解决方案的扩展阶段。2021年1月,施普林格·自然启动了新冠肺炎内容中心,免费提供与疫情相关的原始研究报告和数据。到2021年年底,该中心已经提供7万多篇相关文章和著作章节,并发表了2.4万多篇新的研究论文。
“施普林格·自然旨在将技术、工具和服务紧密结合。”汤恩平表示,特别是人工智能机器翻译、自动内容生成、大数据辅助同行评审等技术,帮助研究人员专注于科研工作,让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使用、重复利用并共享科学研究成果。
对此,来自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的朱迪·何表示赞同。她认为,互联网的普及、移动设备持有率的增长、数字技术的变革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让数字出版市场在全球持续增长。
朱迪·何同时指出,数字原住民的产生,为内容生产与消费带来史无前例的全球连通性。“这为出版商吹响了号角,我们应该在任何有读者的地方和平台出现,并提供技术和内容驱动的解决方案。也提示出版商必须拥有独特的内容产品来维持与用户的联系,提升他们对某个出版品牌的忠诚度。”
稿源网址:https://www.chinaxwcb.com/info/581240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转载编辑:熊文婷)